解难题 促发展 努力开创服务农村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吉林市工商局昌邑分局构筑“四个链条”,着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为企业发展解决“资金链”问题
为帮助涉农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将服务的重点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紧紧抓住“粮食”这一特色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经营的流动资金需求多、周转速度慢、利润率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已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而我省又是全国商品粮重要产区,粮食购销企业营销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当前业务发展的瓶颈。我们走访了辖区吉林市大丰粮油有限公司、吉林市宏粮米业有限公司、吉林市东关粮库、吉林市万粮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粮油购销企业,在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后,通过机器设备抵押登记的途径帮助其争取到银行贷款,进而促进其粮食购销经营业务的正常开展。 该做法被《吉林省政府网站》、《吉林市政府网站》、《吉林市昌邑区委网站》、《吉林省工商局信息》、《吉林工商报》、《江城日报》、《江城晚报》等7家媒体采用, 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为企业发展解决“信息链”问题
组织党员参与企业联促、企业生存状况调查等最佳党日活动。近3年来,我们共组织11个党支部147名党员深入到农村开展了33个以企业发展为主题的“最佳党日”活动。其中,指导吉林市东福米业有限公司培树“大荒地”牌驰名商标以来,该企业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800公顷增加到4500公顷,品种由原来单一的“松梗6号”增加了“松梗9798”、“平梗8”、“平梗12”, 农业订单合同由原来的3000户增加到5200户,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一个村屯扩大到彼邻的孤店子镇、桦皮厂镇、土城子乡、永吉县等村屯,年实现订单农业合同7000万元;开展“创业洽谈对接”活动,指导吉林市昌邑区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为辖区大中专院校与农村会员牵线,安置就业,指导双吉地区雾凇旅游岛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广告企业对接活动,实现利益双赢。
三、为企业发展解决“主体链”问题
积极为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样化服务,让农民“抱团儿”闯市场。吉林市昌邑区永发蟾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昌邑区成立的第一家以蟾蜍养殖为主要经营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赵文强最初只是昌邑区土城子乡的1户普通农民,在分局指导下,他组织乡里的9户农民于2008年初共同出资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生产的产品2008年销量达500万元,多家外地企业与其洽谈业务,签订订单630份,成员年收入达到了3.5万元,产品供不应求,带动周围100余户村民合作创业,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彰显了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据统计,在吉林市昌邑区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7户,出资总额达3886万元,成员总数1608人,成员遍布吉林市4个城区、5个县级市、11个乡镇、65个村屯,吸纳农民工就业达1400多人,涉农商标总量达到16件,社员人均纯收入比其他非社员增收1000多元。
四、为企业发展解决“环境链”问题
开展“捆绑式服务”活动,建立了消费投诉、食品安全、打击传销三位一体的工商服务联络站,村干部作为维权联络员,进行集中培训,设立宣传栏,亮点纷呈。2009年,我们受理了20余户农民水稻种子不出苗的投诉,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4万余元;成功调解吉林市吉得利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桦皮厂粮丰农资经销部的经济纠纷,使投诉方放弃追要对方1.7万元农药贷款。前不久,对投诉多的桦皮厂镇27家手机经营单位进行了清查,查出假冒“长虹”、“飞利浦”、“摩托罗拉”、“夏普”等近10种傍名牌手机92部,涉案金额达5万余元。近3年来,共受理涉农投诉90余起,为农民换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信息来源——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