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 - 文献论述
1、《纲目》: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别录》云,治制犬伤,《肘后》亦有方法。按沈约《宋书》云,张收为制犬所伤,人云宜啖虾蟆脍,食之遂愈,此亦治痈疽、疗肿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古今诸方所用虾蟆,不甚分别,多是蟾蜍,读者当审用之,不可因名迷实也。 2、《本草经疏》:虾蟆、蟾蜍,本是二物,《经》云一名蟾蜍者,盖古人通称蟾为虾蟆耳。经文虽名虾蟆,其用实则蟾蜍也。今世所用者皆蟾蜍,而非虾蟆,其功益可见矣。昧辛气寒,毒在眉棱皮汁中。其主痈肿、阴疮、阴蚀、疽疬、恶疮、制犬伤疮者,皆热毒气伤肌肉也。宰寒能散热解毒,其性急速,以毒攻毒,则毒易解,毒解,则肌肉和,诸证去矣。凡瘟疫邪气,得汗则解。其味大辛,性善发汗,辛主散毒,寒主除热,故能使邪气散而不留,邪去则胃气安而热病退矣。破瘀、坚血者,亦以其辛寒能散血热壅滞也。近世治小儿疳疾多用,以其走阳明而能消积滞也。 3、《四民月令》:治恶疮疽。 4、《别录》:疗阴蚀,疽疬,恶疮,制犬伤疮。 5、陶弘景: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两枚。烧灰敷疮。 6、《药性论》: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 7、《本草拾遗》:主温病生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除食之,额食数顿。 8、《日华子本草》:破瘀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 9、《本草蒙筌》: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敷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煨熟啖,杀腐蚀成癖。 10、《纲目》:治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11、《本草正》:消癖气积聚,破坚,消肿胀。 12、《本草备要》:发汗退热,除湿杀虫。 13、《医林篡要》:能散,能行,能渗,而锐于攻毒,主治痈疽疗毒,杀小儿疳积。别其腹合肿毒上,三易则毒可字消。 14、《本草再新》:治疮疽发背,小儿脾胃不和,肝旺火甚,动风惊厥。 15、《随恳居饮食谱》:清热杀虫,消痕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 16、《山东中草药手册》:强心利尿,镇痛。治水肿腹水。
|